资讯动态 /NEWS CENTER
配型难等,排异太难,幸好有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中“出大力”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南华生物
- 来源:南华生物
- 发布时间:2022-04-06 09:44
- 访问量:
配型难等,排异太难,幸好有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中“出大力”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南华生物
- 来源:南华生物
- 发布时间:2022-04-06 09:44
- 访问量:
Part.01
什么是配型和排异
在一些提到血液类病治疗影视剧资料中,如果主角需要骨髓移植或其他移植治疗手段,常会出现两个词,配型和排异。
配型,核心为HLA分型匹配。HLA为Human Leukocyte Antigen,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广泛分布于机体内几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是指通过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供者和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相容性进行检测,其HLA相容性越好,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几率越低。不同人的HLA千差万别,可以看作是生物版的“身份证”。若其被免疫系统识别“身份证”且认证通过,移植物就不会被免疫系统当成“异物”,从而避免被攻击至“排出人体”。
除同卵双生子之外难以找到配型完全相符的供体和受体,因此HLA配型是器官或干细胞移植前供者选择的重要检测项目。
但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在重建供者免疫的过程中,有一定概率出现排异反应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图源@中国血液学杂志官网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在重建供者免疫的过程中,来源于供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者脏器产生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经典型cGVHD和重叠综合征),是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70%。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大,病程迁延持久,如不规范诊治,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影响远期生存。
*数据来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Part.02
间充质干细胞“出大力”
中华血液学杂志发布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针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问题诊疗方案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案。该文章首次将间充质干细胞写入共识,与移植物来源选择、免疫抑制药物同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预防方法。
图源@中国血液学杂志官网
该文章中提到,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多功能细胞,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使其在移植免疫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图源@中国血液学杂志官网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增殖活化,调控Th1/Th2比例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也可通过上调CD27+记忆B细胞数量、降低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AFF)水平和促进B细胞表面BAFF受体表达而诱导免疫耐受。
研究发现,经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急性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后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降低。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优势
该文章提到三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预防方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移植物来源选择、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成为主要移植物来源,外周血中含有较多成熟的供者T细胞,在减少复发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但在选取移植物来源时,必须考虑HLA配型能否成功这一条件。
而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等,需要格外关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后我们对其他病原菌的抵抗力有可能下降,此外对于代谢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他克莫司,其不良反应包括出现肝功能异常、血糖升高或者尿酸的升高。
与移植物来源选择和免疫抑制药物两种预防手段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无需配型、调节免疫等优势。
间充质干细胞的HLA抗原分子表达比较特殊,II类分子不表达(如 HLA-DRB1),I类分子低表达,还有其它一些免疫相关分子不表达或低表达。这使得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到体内不会引发很强的排斥反应,因此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无需配型。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机体亢进的免疫反应,从而防止过度免疫应答可能对宿主组织造成的损伤。临床上目前已有应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联合HLA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共移植,来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发现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加快造血重建,且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风险,提高了移植存活率。这对于扩大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范围,有着重大意义。

南华生物(000504)最新股价
13.10元

+0.03(0.23%)

